91章 偷袭厚德堂反中伏-《长沙抗战》
第(1/3)页
清乾隆年间,随着城南书院迁址天心阁城墙下,天心古阁曾作为与城南书院相对应的文化祭祀场所,阁中供奉有文昌帝君和奎星两尊神像,以保长沙文运昌盛,旧时前来拜祭的人络绎不绝,文人墨客也常登阁远眺、吟诗作赋。清代大学者黄兆梅一首“四面云山皆入眼,万家烟火总关心”已成为百年绝句。
今与岳阳楼、黄鹤楼、滕王阁相媲美,被誉为古城长沙的标志。岁月悄然流逝,历史却灿然永存。天心阁其座落处因地势险要,筑有内外两城,外城分为南北两月城,月城内共设炮洞十一个,据同治四年记载,当时城墙高三十三米,加阁高共计四十八米,为古时重要的军事防御要塞。
现遗留城墙长遗此251米,高13。4米。天心阁饱经战火,屡毁屡建。1852年太平军西王萧朝贵率部进攻长沙,与清军鏖战,不幸殉难于天心阁下。
1938年,“文夕大火”,古城长沙一片焦土,阁楼更是荡然无存,唯有那坚实的明清(窑印为证)古城墙在无声地哭泣。
现在的天心阁为1983年重建,阁楼具有明清两朝城楼风格,高阁用游廊连接,形似山峦起伏,错落有致,气势宏伟。它的结构用挑梁,不用斗拱,三层阁用46根红漆圆柱支撑,廊柱结抱,栗瓦粉墙,灰白色石基敦厚稳实,62头石狮各具姿态,三十二只龙首托起翼角,翘首蓝天,三十二只风马铜铃迎风鸣响,巨型吻龙各领风格。
石壁图案,更是古人所崇拜的图腾、狩猎和战车战马,看上去,仿佛仍然是旌旗猎猎,战马萧萧。整个建筑色调凝重而雄浑,风格岀华饰而存古朴,是一幅历史的画,是一首古雅的诗。
古阁雄踞,气象蔚然,游者登临,瞰湘流北去,招岳色南来,放眼祖国江山,缅怀先烈,振兴华夏之志,无不油然而生。
位于天心阁古城墙北入口处的“入胜亭”,又名崇烈门”,它建于1946年,当时是为了纪念在抗战时期长沙三次大会战中牺牲的抗战将士,由蒋、陈诚、张治中等带头岀资修建的。牌楼用全川岗麻石打造,“崇烈门”三个字由蒋亲笔题写。
1938年11月12日,农历9月廿十一日,星期6,深夜零晨。即1938年11月13日,农历9月廿十二日,零晨一点之时。一天繁华热闹,从熙熙嚷嚷中沉寂下来的坡子街。独留火宫殿臭豆腐飘,灯火辉煌,人进人岀。
长沙最大的私营银楼票号厚德堂,厚重的朱红漆大门紧闭,一对大门耳铁环阔气的镶称在大门中间。朝北座南前后两进两层的厚德堂,前栋大堂后门紧闭守着俩保卫武装,后栋回廊下也守着俩值班武装。前栋后墙有一厚厚的糯米稀饭拌和石灰沙浆而筑的跺子小房,那对着前栋后门的铁门紧锁,小窗口开在二仗高处尽显神秘。
东西两边是三仗高厚厚的糯米稀饭拌和石灰沙浆而筑的带檐院墙。前后两进中间一小坪,中间一条干净整洁的麻石路连接前后。后院的东边为一约三十多平米的精到水幽仙境,莲藕绿荷仙鹤,仙山亭阁楼台,泉溪叮咚长流。
小院西景里,小径幽幽,红棘矮趴血红似火,小青蜡碧绿青翠,湘君妃欲泣欲颂,青凤尾舒情而蓬。一孤高挂的下弦月,此刻正如——月黑雁飞高,单于夜遁逃。欲将轻骑逐,大雪满弓刀。在此初冬之夜满是萧杀之气。
沉静潜伏在前栋西边屋角扳爪阴影里的贼精三伢子,后栋西边屋角扳爪阴影里的野丫头秋云。在深夜刚起更时忽见小巷对面福春茶楼后院“嗖!嗖!……嗖!嗖!……”窜出十多个黑衣人上到对面房顶。
二人心想还真来了,也忒下血本了吧?都上来这些人,这不是准备明劫吗?可就见那些黑衣人,沿着屋沿屋脊飞檐走壁纷纷向南潜去。
第(1/3)页